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嚴峻系統壓力 實用突圍建議 YMRF2013

想變強?去站在比自己更強的人旁邊吧!


作者: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特邀講者 賴奕菁 醫師

(Photo via InnovaRad Inc.)

       我是個公費生,專科受訓完下鄉是既定的宿命。

       在鄉下榮院還做啥研究?沒辦法,日子太無聊,不做研究更苦悶。進修念書?真心話是,為了要逃離醫院的權宜之計,透氣用的。最後,竟然搞到 SCI paper 數十篇,分 authorship 只能撿 corresponding author 掛的局面。

       既然學位與論文都有,索性前進醫學中心去拿個教職。熬到教職之後,看著那毫無質感的聘書,真是被騙了,X (我很注意不說「靠」~)

       三張王牌都集滿了,傳說中的保障咧?原來,那個傳說流傳多年,早就過了有效期限啦~

       主管職也是,惡鬥啊,刀光血影中,杯酒釋兵權。背上的暗箭加心口上插著的刀,讓鮮血淋漓的我,赫然領悟到所謂的行政歷練,也不過是資方剝削的某種形式:利用頭銜與使命,擠乾你的所有心力,用盡了,換下一個...

       對資方而言,不管換哪一個都一樣,受雇的專業人員即使爬到院長的位置,永遠只是打工仔

       很痛的領悟,但希望還沒太晚明瞭。我與丈夫商量完就擬定拔營計畫,兩人花了一年的時間陸續離職,籌備診所,同時學習開業術。既然賺不了大錢,那就回鄉照看父母,學以致用。已經不願再應付醫院的失心瘋(評鑑、升等、臨床、研究、教學通通要做...拿給猴子的薪水請超人喔?),惟有自行開業一途了。

       轉變成開業醫,我正打算封印人生的前半段之際,竟接到了蔡 P 的邀請。雖然身為 SillyDuck 的鴨粉,對蔡 P 的景仰如滔滔江水~,我們可是素未謀面哪!連我的聲音都沒有聽過,竟直接邀我擔任講者?蔡同學,你一定是有甚麼地方搞錯了...不怕我砸了你的場嗎?(編按:還真的不怕 XD)

       真正的原因,蔡 P 沒有正面回答過我。(編按:精神科醫師好犀利啊!facebook 有講了啦,就是直覺,或者科學點說,許多前半生累積的細微決策與經驗,所累積的。) 我私心推測,要不是他眼光獨到,直覺判斷超強,那絕對是賭性堅強。總之,就是強。(聳肩)

       我花了三個月一邊回顧自己跌跌撞撞的前半生,一邊將種種領悟萃取入講稿,就以此封印自己的過往吧!用三個月準備,只為發光三十分鐘...

       比起其他講者,我根本不能算大師、強者。絲毫不敢鬆懈的準備,為了不能砸了新思惟的招牌,更為了站在他們之中,不能遜色太多。(期望完全不要被發現有落差 ><) 

心得一:跟比自己更強的人交朋友,能逼迫自己進化。

       當講者的附加價值還有:免交報名費、直接升等第一排(接口水)的貴賓席。我兼任粉絲與聽眾,接受著強烈的心靈震撼,太神了,怎麼能這麼神?啊,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活!有這種方法,有這種選擇?(因為應付生活而選擇拋棄、遺忘的...慢慢在心裡復甦了。) 趕回診所看夜診的我,感覺能量滿滿,人生急轉彎所致的陰霾,一掃而空!

心得二:與其困坐愁城,不如抬起頭看看別人。

       以往演講結束後,我都很後悔自己幹嘛又接了演講。因為,傳統的演講形式僅止於單向傳輸,講者被拱上台獨自面對漠然的聽眾,嘎然而止的散場...過後每每讓我情緒低落好些日子。(Post-speech depressive syndrome,賴氏精神病理學)

       神奇的是,當晚此症狀還來不及發作,我就被如潮水般的回饋文章淹沒了(~),沉浸在聽眾的角度,自己的共鳴之中,持續地反思,接收著聽眾傳輸回來滿滿的正向能量!(謝謝你們,謝謝新思惟。)

心得三:用心的主辦單位,讓你教學相長。無心的主辦單位,讓人黯然舔傷。

       當看到新思惟使用「一期一會」為此次研討會做宣傳時,真是直接敲進我的心坎裡,因為我的內心也適用這四個字定位此次登台。不管新思惟未來會不會再辦類似題目的會議,我都不會再講這個題目第二次了。

       畢竟,封存起來的前半生,哪能拆開來再封一次?

       我不會再回到現在這個狀態,因為休息夠了,掏出地圖,我將會熄滅火堆,拔營,往下一座高峰邁進。

       其他的講者呢?我想,應該是望塵莫及了吧!(遠目)

心得四:商品限量是假的。人,才是獨一無二的;人才,也是獨一無二的。

       有人猜測,蔡 P 給講者龐大的壓力,講者都上過簡報課程,至少,也該有事前演練吧?不然,怎麼流程這麼順,時間精準,投影片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卻兼具個人風格?

       我邊看邊偷笑,沒有,完全沒有~

       壓力只有自己給的,沒有蔡 P 給的。我們只通過一次電話,11/23 中午第一次見面。換成你,你敢相信未曾謀面的我嗎?(哈哈) 簡報課程?因為我長年在後山,才剛搬回來,還沒有機會去。

       投影片?看 SillyDuck 的部落格教學,偷看邱建勳醫師的網路評論...(自首) 事前演練?連面都沒見過,BJ4

       這些都沒有?為什麼當天卻無絲毫違和感?蔡 P,你說說看?

       (編按:被點名揪出來回答啊 XDD 因為,有強烈成就動機的人,不會砸了自己的招牌。因為,有良好品味的人,會從邀請細節,評估這個活動值得多少時間準備。因為,新思惟只做好一件事:準備一處理想花園,讓您耀眼光芒照遍。)


這應該是一年來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作者:亞東醫院 PGY 王姿文 醫師

(麻辣女醫賴醫師的英姿,與讓我莞爾回味良久的一張投影片。)

自從進入臨床,看著這艘鐵達尼號慢慢下沉,耳邊充斥著各式令人洩氣的消息,說不惶恐是騙人的。現在又值申請住院醫師之際,到底是要英雄般地與船共存亡,追隨人群搶登救生筏,或甚至乾脆跳船在海中另覓棲所,都不是沒有想過。

[活動攝影] 一期一會 相逢最是珍貴



        每次的相會,都是難得的緣份。這樣的偶遇、這樣的對話、這樣的笑容、這樣的啟發。一期一會。

        精通研討會攝影的 Jack Chen 與其專業團隊,幫我們用影像,記錄那些美好時光。點擊照片,進入燈箱模式,用左右鍵,瀏覽全部照片。

        把回憶,安靜留在這裡,帶勇氣,尋找生命意義!

其實這是一場黑道養成教育


作者:輔仁大學 營養科學系 劉沁瑜 助理教授




這不是直銷激勵大會,也不是醫界與學術界的造反,我們只是在這條路上有一點疑問和困惑,希望有人願意分享自身的經驗作為借鏡,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給後進一些安定的力量。


為了避免參加太多次被誤認為是新思惟的樁腳,大概簡述一下我的感想:

1. 蔡醫師的演講更將痞子蔡的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
2. 吳醫師應該換張大頭照,免得本人實在太年輕,感覺內外功練起來有回春的效果,和解盤大師的印象無法結合。
3. 陳醫師 paper 的速度實在有激勵到人,這一點自己要好好反省一下。
4. 蘇醫師是教授界的金城武,他告訴我們如何在黑道養成教育中如何成為大哥、如何金盆洗手開創事業高峰,報名費,光是這一場就值得了。
5. 賴醫師的自信與堅定成為很多女性醫師與研究人員的模範,日後可以開「如何成功馴化先生與小孩」、「醫生娘 100 招之類的工作坊,一定會大受歡迎。


前一晚七歲的女兒在寫功課,突然問我一個問題:

女兒:媽媽,大家怎麼知道甚麼東西是是甚麼東西?
媽媽:?
女兒:舉例來說,杯子為甚麼叫做杯子?
媽媽:大家會漸漸統一把東西歸類,就約定好,以後杯子就叫做杯子。
女兒:(很激動地說) 為什麼你們大人統一的東西,我們小孩就一定要學,這不公平。


研討會第一節聽到蔡 P 的演講,我突然發現我活到 37 歲才理解的事情,女兒在 7 歲就知道了。我們都在這個世界裡的規則中行走,但從來不去問,或是沒力氣去問這個規則好不好、合不合理或是


有人說:
我沒有兩億,哪有可能自己開業?
學刀都來不及睡覺了,做啥研究?
我內專一次就過,所以無法體會研究的重要?
我不會統計和資料庫,哪裡可能做健保資料庫?
我老公要我好好顧家,所以不用拍桌子爭當主管。
我老婆沒辦法在我身邊一起工作,所以我無法成功。
我又沒有去德國留學,也沒有同學在台灣跟我接軌寫 paper


是的,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沒有人是一模一樣的,我們要學習的是堅定自己的意念、打破被奴化的遵從、了解未來世界的需要,然後好好的準備自己、規劃人生、平衡家庭和內在的自己,好好地擁抱家人。

好聽的話寫出來就像屁話,但屁話總是最重要的,如果當鴨子,就要當霹靂鴨;如果混黑道,就是要當大哥。這是我當天最深的啟發。


想追蹤新思惟國際的最新活動嗎?由此去


一場無法取代的奇幻漂流


作者:門諾醫院 家庭醫學科 黃煒霖 醫師

  
        回想起那個默默記下帳號去提款機前完成報名的晚上,那天一場接著一場流暢而無違和感的演講,和偌大會場裡許多久未見面的校友,我究竟參加了什麼?

        頻頻從網路社群傳來的訊息,讓我不禁想更進一步去參加這些令人激賞的活動,但心裡固執的想法仍綑綁著:「參加什麼簡報架構工作坊!有需要才要去學這些更棒的呈現方式吧!我什麼料都沒有,當然要想辦法先準備自己的實力啊。」、「電子壁報工作坊...課前提問?八字都沒一撇,是要怎麼小組討論勒。」見到這次活動資訊時,腦袋還正考慮著「我到底要不要去完成這份被交代要送 IRB 的新案申請書」,心想:「我不斷抗拒的研究,人家要開講了,去了解這些強者是怎麼做的,應該是合理的吧?」一回神已經站在 ATM 前即將完成報名,那是種催眠吧XD

        當天每位講者精采的內容,不論是嘴裡講的、眼睛看的,頻頻打中底下與會者內心所想,掌聲不斷。從一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圖片,換置成困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黑白投影片開始,這種類似的力道與巧思安排時常出現在整個研討會裡,除了腦中不停地建構破壞再學習之外,參加研討會聽講竟然也昇華成了一種享受。一點也不誇張!(有疑慮者,應該對其播放號稱神一般的存在-邱建勳醫師的腦力動畫,重複播放!)

        還記得與會的同仁有人這麼發問:「一定要研究嗎?」

        是啊!這也是我想過許多次的愚蠢問題。

        蔡依橙學長回應,研究當然不是唯一的路,然而重點是目前的事實現況需要嗎?舉例來說,車子一定要靠右開嗎?這世界上是有許多國家是靠左開的。一個再適合不過的例子,在心中我被打臉打得非常響。不過陳育群醫師也提醒我們許多次,總是有不同的選擇;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去靠左開的地方,當然也可以選擇不開車。

        在人生旅途裡,有人願意跟你說真話-用生命換來的真知灼見,那真的是得之不易。我很幸運地,可以在願意跟我坦白說的師長朋友們旁慢慢長大,與會當天蘇怡寧醫師賴奕菁醫師的快人快語,也是不可多得的。「不要想討好每個人,那只會得罪每個人,包括自己」、「最壞的時代永遠有著最好的機會,沒有不可能,只要確定自己的方向」這些人生經驗,實在是發人深省。誠如蘇醫師所提的,醫師是個體戶,但是這些良好的特質和價值應該被傳承下來,我想這場研討會的目的就在於此吧:在合適的場地和時機,讓一群走出自己道路的人們,使用良善的工具來教導大家,既然學校不會教,那麼就讓新思惟來。

        總歸到底,我究竟參加了什麼?

        對我而言,這就像一場別人無法取代的奇幻漂流,
        人生也是。


一起來場學習的奇幻漂流。新思惟國際


私心最喜歡的就是賴奕菁醫師


作者:核醫科 楊容欣 醫師

(Photo via InnovaRad Inc)

        ……我猜我是最後一個報名的人。(編按:是的。XD)

        報名之前很猶豫,我知道吳醫師:他本來就很厲害,在一群 CR / young V 裡就是最突出的。知道蔡醫師:但是他就離開彰濱秀傳、離開醫學中心,然後教人家怎麼在醫學中心 survive 的方法嗎?知道蘇醫師,有一點點疑惑:他會不會惋惜沒有留在醫院裡,因為,長庚剛剛找到失智症的基因組,如果留在病人群多的地方,有醫療群網路聚集 family….那他會不會也是找到某種基因的另一個候選人。知道健保資料庫,但是我的科別怎麼想都想不到可以用健保資料庫找甚麼題目呀 >< 賴奕菁醫師這樣說好了,我是女生,但是我一點都不想繼續待在醫學中心了。邱醫師,哈~我唸過他的 Neural network paper 說,當時覺得這真是太炫了,只是,相關的資料好少 >< 而且沒有後續的人繼續用。

        不過,研討會很棒,我覺得醫師就該是這樣的,臨床跟研究不分開,刀開得好、病人照顧得好、技術好,才是對的。而中間思考的過程,就變成跟老闆談判的本錢跟自己的實力不是去寫一堆跟現實的病人離好幾個十年「才會成熟的技術」。也知道健保資料庫真的可以回答這麼多的實際的問題,真是大開眼界。

        很喜歡這樣的課呀,還看到好幾個網路名人,然後看到好多張 slide 充滿蔡式風格,不知道,除了蘇醫師的以外 :p

        回到最初最初,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吳醫師的演講,其他的也許我要在更厲害以後才有辦法去模擬,只是可以聽到這麼多精彩的對話,真是很棒。

        不論如何,很喜歡所有的討論跟回答,不過呀,私心最喜歡的就是賴奕菁醫師。不知道當天賴醫師的先生有沒有在台下拍照呀 :P

        不論如何,很慶幸最後有機會參加這場研討會。


不用擔心再錯過,追蹤新思惟國際


六大將領 無私分享 當前戰事 如何突圍


作者:亞東醫院 心臟科 張藝耀 醫師

(Photo via InnovaRad Inc)

        這是第二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程,上次是投影片製作的實作工作坊,這次兩百人的大場面,給予了我全然不同的新感受

        我自己才新任主治醫師第二年,第一年渾渾噩噩中就過去了。自己所處雖是醫學中心,但總覺得跟一些大龍頭比,資源或是研究風氣總沒那麼興盛。其實自己一直很徬徨,也寫過幾點論文,但總是指導老師請你寫甚麼,就寫甚麼。好像還掌握不到自己想要做甚麼。看著那些金字塔頂端的大 P 們,想像著,自己也要爬上這座崎嶇的研究之塔嗎?

        這次演講很難得的,一口氣請到六位新生代至中生代的學長姐。大家都很年輕,成就卻超越我所能想像的多。究竟是怎樣的熱誠,持續支持著大家不斷努力?這也是我不斷問自己的問題:究竟我想要怎樣的生活?

        在健保制度下的醫療,醫師在不放棄臨床業務,維持基本收入外,在有限的資源和壓縮的時間中,研究的進行總是特別辛苦,這時候正確的方向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說上次參加簡報工作坊是在琢磨手上的戰鬥兵器,今天的演講就像六大將領在分析當前戰事,如何突圍!

        自己從事心臟內科,某部分本質其實有點像是外科系,很多的時間我們會在導管室奮鬥,吳昭慶醫師精闢的把自己的經驗歸納成外科人要寫作,歸本溯源先回歸技術本位,先學會開刀,complication 少了,病人穩定,自然才有時間寫 paper 而他自己的主題又分為 New ideaIndicationComplication 三類,頓時醍醐灌頂,方向明確。

        陳育群醫師更是統計達人,以往一些統計公司來院演講健保資料庫如何如何,卻總未能把其資料如何去蕪存菁、如何能開發無限寬廣的在地研究訊息,講解得如此清楚,健保資料庫可說是做流病和統計的一大寶庫!

        邱建勳醫師不避諱的說自己沒唸研究所,但我想邱醫師所懂得的已經超越研究所課程本身能帶給他的,邱醫師的統計全然自學,他從 paper 中學習別人的統計,買來用,看原始統計學的論文,甚至跟軟體設計人討論;此外更堅持自己所堅信,不論類神經網路,核醫,憑藉著獨到的眼光和最草根的研究個性,在 Dry Lab中發現自己的光芒。

        新思惟的大園長,蔡依橙醫師從住院醫師就「發跡」,找到那道醫療困境高牆的縫隙,一下就鑽出去,他告訴我們要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來看待手上的論文,並培植自己在這塊領域的「影響力」,而不是「影響係數」!不要為了 impact factor 而亂投冷門期刊。當你在這領域的知名期刊上不斷的出現名字,你就為自己定位,成就品牌。然後,維持信用,不要愧對自己的這塊品牌!

        當蘇怡寧醫師站上台時,我感覺宛若看見那位叱吒一世的賈伯斯,那樣的自信與從容,令人眼前一亮。他跟賈伯斯一樣,「NOT ME TOO!」總想創新與超越,也願意大膽投資,不斷提升台灣在基因診斷這塊領域,我想以蘇醫師的財力,大可舒服地躺在家裡過著優渥的生活,但他創建了自己的醫療團隊致力於此,只因「醫療的特質與價值是可以也必須被延續的」!

        有同事問我,你幹嘛花錢去聽那種課程,不過就是人家講講自己的經驗罷了,最重要還是自己要跨出那步。他講得沒錯,就是要跨出一步,只是在有限的生命和醫療困境的現代,那一步,必須是正確而慎重。這天,在這裡的每位學長姊各自發光發熱,我看見的是憧憬,也感覺到安心。這個世代,青年學者仍然可以走出自己的活路!


全然不同的研討會體驗。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