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軍桃園總醫院 小兒科 儲聖知 醫師
我是一個兒科住院醫師,每天生活圍繞在上班、下班、值班、看急診、打點滴、做評鑑資料的無限循環中渡過。雖然有人說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成就了一件大事,但心裡隱隱約約依然有個更大的目標、理想想去完成實現。
偶然間上網看到了
新思維國際 的網站,讓我很吃驚的發現,居然有跟我差不多同世代的前輩們,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且還很跟得上時代,舉凡 科學簡報 與 電子壁報 工作坊 或是 簡報架構 與 視覺設計 工作坊,都非常的吸引人而正是我所缺乏的那一塊,立馬就想趕快報名。但礙於報名費頗高,所以就想說先報另一個也是我一直想接觸但苦在沒人帶領指導的研究寫作領域: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其實就在 11/24 早上我要接受兒專的口試考試,報名前也很猶豫該不該多留點時間準備口試,不過後來還是被想突破自己的困境,開拓自己的視野的這簡單想法,推來參予這一盛會,來取經。
先說說主辦人蔡依橙醫師,看似蔡醫師現在如此成就不凡,SCI 文章眾多,國內外演講不斷,還創辦了新思維國際。但其實他是在小的時候練足了基本功,住院醫師階段也是闖了很多路,而且都是認真去闖,到處碰壁後才找到自己的出路。他在演講中特別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勉勵我們做研究要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想,要讓別人讀,首先當然要引起別人的興趣;應該要注重自己研究的內容、影響力而不是 SCI 的分數;最後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這最後一點我想蔡醫師已經全然做到了。
我也常常在自我反省在現今市場中我該如何定位,建立自己的品牌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一個最有印象的就是蘇怡寧醫師,雖然我以前不認識他,但感覺他應該在台大已經是個頗有名氣的主治醫師了,在現今社會風氣下,他毅然丟下了升教授的機會;轉向去做他一直以來內心的理想,開了一間 M 型前端的婦產科診所,雖然他口中一直說累,但是我想這種累是累得有價值的、累得有理想的。另一面也說明了現今醫院資源不足以及缺乏遠見,身為同樣是體制下弱勢的小兒科醫師特別有感觸。
其他講者來自各領域,也同樣分享了許多他們當年的挫折,與如何從中破繭而出,找到一條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路。像是邱建勳醫師的用自己的電腦完成的類神經網路研究;陳育群醫師不像大眾一樣一昧批評健保,而反過來問健保能為他做些什麼;吳昭慶醫師身為超級忙碌的神外醫師,憑著他絕對堅持的效率,以及鎖定目標,集中火力的態勢,脫穎而出;最後是賴奕菁醫師強調的要認清你目前的位置、狀況。主動爭取該爭取的,也要適時捨棄一些東西。
聽完一整天演講下來,收穫絕對比在家裡準備口試要來的有價值。也看到了很多昔日同窗以及學長也來聽演講,大家都不約而同被前輩們的光芒吸引過來,也同時想擺脫各自的困境。
不過,我也深深了解到,6 位講者能走出如此光明的道路,其實背地裡是努力耕耘很久很久累積而成的,在我目前階段還是多多充實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期待下次的課程再去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