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嚴峻系統壓力 實用突圍建議 YMRF2013

新思惟的活動 總讓我更有自信


作者:成大醫院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 骨科部 戴大為 醫師




        這次的「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又是新思惟團隊一個成功的演出。證明大型的活動絲毫也難不倒這個新創公司。這一次報名推出當晚,就毫不猶豫地轉帳報名,完全沒有猶豫,因為光看內容簡介,還有新思惟之前的活動總是佳評如潮,就知道不去會後悔。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該團隊所舉辦的活動,上次的簡報技巧高峰會讓我的人生起了化學變化,那次上了課之後,我把改善簡報及演講技巧列為今年下半年的最重要的事。我開始精進投影片製作的技巧,開始看關於簡報及演講的書,開始很認真研究蔡醫師、邱醫師、福哥等各大講師的部落格,然後盡量增加自己的實戰經驗。後來我所獲得的成長遠超乎我的預期,不單是簡報與演講技巧,更重要的是,我發覺我對自己更有自信了!因為簡報與演講所帶來的正面回饋,我更能肯定自己,進而超越自己,這是之前想都沒想到的意外收穫。有了這個美好經驗,這次說什麼也要參加。

        六位前輩的精采分享,穿插生動有趣的引言,讓已經走了幾年研究路的我覺得好溫暖:原來,我所遇過的挫折,大家都遇過!在不同的時空與巨塔,大家都曾經為了相同的理想,努力與大環境搏鬥。聽著台上的故事,也想起了許多過往的點點滴滴,就好像賈伯斯的演講中所說的,過去的每一個「點」似乎突然間串連了起來。

        蔡依橙醫師分享的投稿經驗,讓我想起我的第一篇稿件連續被不同期刊退稿七次的事。在我最沮喪想要放棄的那晚,我女朋友(現在的老婆)對我說:「國父革命11次才成功,你要不要再試試?要是再被拒絕四次,頂多以後去開業賺錢罷了。」因為她的鼓勵,我再重新修改投到第八個期刊,結果幸運地被刊登了!現在回想起來,會這麼辛苦就是因為我並沒有「站在審閱者(reviewer)的角度來寫文章」。

        另外,蔡醫師和其他講者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投稿時要注意「影響力」而非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IF)。說真的我非常 Shock!有一種被當頭棒喝的感覺。自始以來我就是 Impact factor 的追隨者,而且有種走火入魔的迷信,我每年會將期刊最新的 IF 排名整理好列印出來,甚至放在隨身碟裡以便隨時研究!現在想來是有點可笑。原來,要增加影響力,要建立個人品牌,都須要集中火力,攻擊最多同好閱讀的雜誌,進而互相交流,結交朋友,而非散彈槍亂打。

        邱建勳醫師的類神經網路流派和陳育群醫師的健保資料庫研究,再次證明了「宅」的力量也能在醫學研究發光發熱,甚至打趴一群看不起「宅宅」的傳統研究者。我的研究之路也是靠「宅」的力量起家,所以對邱醫師「沒有物質資源,就靠腦力資源」這句話特別有感觸。數年前台南與北投石牌的遠距離戀情,讓我在無數寂寞的夜裡,獨自面對宿舍電腦,右手操作滑鼠,左手……敲著鍵盤,完成數篇 meta-analysis 研究。

        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也是這次研討會的重點。賴奕菁醫師、吳昭慶醫師與蔡依橙醫師都有精彩的分享。即使事業上在怎麼成功,還是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台上的成功人士都可以將家庭經營得很好,還有誰有藉口忽略家庭的重要呢?我認同蔡醫師的做法,每天盡量抽出時間陪陪家人,人生才不會有遺憾。我唯一後悔的是沒有幫我老婆一起報名這個研討會,失去了一起成長,一起分享的好機會。

        蘇怡寧醫師的個人特質散發出一種團隊領袖的魅力,為理想而勇往直前的故事更是振奮人心。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台灣健保的鐵達尼號要沈船了,卻逃不了,我想以大家的聰明才智,缺的應該不是逃脫的方法,而是蘇醫師這一份「改變的勇氣」。蘇醫師花了一些時間告訴大家:雖然醫院裡有很多鳥事,但是當上教授後生活真的很不錯,因為「教授就是屌!」其實,聽完演講後才知道,蘇醫師所要傳達的訊息是:「做自己最屌!」

        最後,我要感謝新思惟團隊,讓我有這個機會充電學習,並重新思考未來的路以及生涯發展的策略。

        新思惟辦的活動,就是屌!


新思惟最近辦什麼活動呢?由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