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嚴峻系統壓力 實用突圍建議 YMRF2013

「資深青年」的我 所看到的


作者:台中榮民總醫院 一般外科 陳維信 醫師



        一開始是被那「青年醫學研究」的標題所吸引,但是想了一想,自己的年紀似乎也逐漸離青年而遠去,該來參加嗎?(編按:聯合國定義 45 歲,放心!XDD) 我問自己,但終究還是衝著 蔡依橙醫師 外科醫師吳昭慶 的講題而報名了,想起當年在榮總聽過蔡醫師的一場專講談研究,似乎也蠻有趣的,只是當年被激起的火花,很快地就被臨床工作量給淹沒了,一回首也來到主治醫師第四年,除了住院醫師總醫師那些年所寫的病例報告之外,竟然沒有留下任何紀錄,無奈之外還是無奈。

        長輩常要求年輕人寫論文,但卻也沒給我們什麼好方法,實驗室也不在我們手上,聽完同為外科醫師的演講,心中的方向也比較確定,創新技術、適應症及併發症的討論這些都是比較貼近我們外科生活的東西,而不是那些腫瘤分子生物學的東西,雖然那些分子生物學的東西也很重要,但要求臨床醫師寫出那種論文還是覺得怪怪的,畢竟那不是我們的本業,外科的論文,不是應該來探討手術如何精進以造福病人嗎?在吳醫師的演講後,我更加確定了方向。

        再來是蔡依橙醫師的講題,也讓我再三省思不已,當我們還在坐困愁城,一天到晚譙院方之時,蔡醫師卻已走出自己的路,論勇氣還真不如啊!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但蔡醫師的心路歷程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如果不能或不適合出走,那就想辦法好好生存下去,另外,對於投稿策略,我也覺得相當不錯,站在審閱者的角度想及集中火力專攻幾本期刊中就可以讓人注意到你,不過首先自己要先有料就是了。

        再來是健保資料庫的應用,總覺得主辦單位在此埋下伏筆,對於沒有資源進行大規模研究的醫師而言,健保資料庫的確是一項可利用的資源,不過個人覺得這方面著墨太少,也許將來可以看到一些工作坊來教大家到底要如何開始運用。

     專講中也請到兩位比較資深的醫師來談研究,台大的蘇醫師及陽明系統的賴醫師,兩人最後均是成為開業醫師,會中聽他們暢談心路歷程,不免也心有戚戚焉,身在健保體系這個框架之下,行醫難免綁手綁腳,蘇醫師發揮自己的專業,看見病患的需要,進而創業,這點和蔡依橙醫師看見大家的需要而辦了這次的會議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相信新思惟將來一定可以陸續辦出更多符合大家需求的活動的。

        本次活動我看見現場參加的人員,應該住院醫師及年輕主治醫師佔多數吧,年輕就是本錢,年輕人可塑性也才比較高,若是年紀再大一點聽此類的演講,恐怕會無動於衷了。上完這次的課程,自己也對研究和寫論文有了比較正面的態度,像是破除 impact factor 的迷思等等,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也期許自己能將在外科走過的路留下一些紀錄,而不是船過水無痕。


喜歡新思惟國際的活動嗎?追蹤我們,由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