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嚴峻系統壓力 實用突圍建議 YMRF2013

竟然看到同學遠從高雄台南趕上來聽


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中醫科 林舜穀 醫師


        Facebook 蔡依橙醫師 新思惟國際 的文章已經一陣子了,青年醫學研究論壇的標題「嚴峻系統壓力 實用突圍建議」深深吸引了我,二話不說繳錢報名、排假停診。沒想到,踏進會場竟然看到同學遠從高雄、台南趕上來聽,大家都想聽聽在快要沉的鐵達尼號上,小老鼠還有甚麼打包下船的出路?

內外兼修才是武學門徑

        身處教育制度三天一變的年代,困惑我最深的就是到底要先念研究所,還是先進醫院走臨床。學校的教授總說中醫會作研究得很少,你先專心把研究功力搞好,進醫院大家都會想找你合作;醫院的主管都說你沒有臨床的實力,研究作再多又怎麼樣?是可以換多少病人量?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資源則是根本沒有),到底壓注在哪邊才能開出紅盤?直到聽完吳昭慶醫師的演講後,才發現研究與臨床不是蹺蹺板的兩邊,而是正向循環的迴圈。臨床的功力越強,越能有效率的照顧好病人,才有更多時間心力放在研究上;而研究作的愈好,越能深入了解臨床的問題與極限,自己的功力才能不斷向前。



有影響才有品牌

        辛苦寫好的論文到底要投到哪裡,一直是個隱晦困難的決定,雜誌會不會 Impact factor 掉下來一夕之間變水餃股 (編按:您就非得說我的宏碁嗎?XDD),而最常聽的答案就是,從 Impact factor 高的開始往下投,哪本有上就是了!直到聽完了蔡依橙醫師的演講,才知道論文並不是上了就好,每一篇論文都是建立自己品牌的基石,有人念有實質影響力的雜誌才會讓人認識你,才有機會變成某個領域的 somebody,最終成為令人信賴的一員。

自己的腦袋與電腦也可以有一片天

        因為自己在學健保資料庫,很早就拜讀過陳育群醫師的文章,直到聽完演講才知道健保資料庫可以那麼寬廣,可以很貼近臨床。他的建議:「多學習不同方法跟軟體,不要只想用同一套軟體處理所有的問題。」以及邱建勳醫師的經驗:「多讀別人的文章,看別人用的軟體與統計方法是甚麼,自己跑跑看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是非常實用的建議,讓看了許多統計學課本還一頭霧水的我看到一盞明燈。他們兩位也給我很大的勇氣,只要武裝好自己,準備好自己的知識與思考體系,瞄準目標用對策略,險峻的環境中也有出頭的機會。

        賴奕菁醫師是唯一的女講者,分享了許多突破性別限制,突破鄉下醫院資源限制,走出成功之路的親身經歷,雖然身為男生許多的性別障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但面對家庭與事業的衝擊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賴醫師爽快的點出沒有十全十美面面俱到的好事,「想討好每個人就會得罪所有人+自己」,只有設定底線,拒絕當個雜事超人才有辦法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


高雄、花蓮都有人上來的活動,不想再錯過嗎?追蹤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