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嚴峻系統壓力 實用突圍建議 YMRF2013

層層遞進的精采活動


作者:成大醫院 骨科部 許凱嵐 醫師

(via I-Chen Tsai, MD, PhD)

        這是我住院醫師的生涯的第五個年頭,即將要畫下尾聲,卻也要再一次的面對新的挑戰與新的抉擇......

        長輩們常說,骨科醫師可以留大醫院深造,也可以到鄉間開業,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科。而我一路走來,也到了前線,面臨到該攻該守的選擇。看著學長們的戰績,專攻學術的已當上了座長、在刀房拼戰的也有了新的成就,就連開診所的,也反守為攻,一間間地拓展、創新。越是看著前人的腳步越是迷惘,我們還有甚麼路可以走?就在這時,看到青年醫學研究論壇的副標題「嚴峻系統壓力、實用突圍建議」,沒有考慮很久,就繳了錢報了名。

        第一次聽蔡 P 演講,是 R2 時,我輪派到彰濱秀傳的晨會上,身為網路宅男的我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是那個月唯一一堂不是「簽了名就走」的課。三年過去了,再一次聽蔡 P 的演講,更是印象深刻,也有更多不同的想法。在「我的學術發展策略」裡,「站在審閱者的角度想」與「注重影響力」這兩點,真的是給我當頭棒喝,回想那時接到前輩們的題目,既特別又創新,馬上就寫成了 paper,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連串的 rejection,又為了那一點點的分數,拼命尋找各國有 SCI 的雜誌,信箱裡充斥著一堆各國語言的信件,還要一封封用 Google 去翻譯,直到現在,這些文字也還在大海裡漂流……

        而吳昭慶醫師的「外科醫師沒時間寫論文?」提到的三個方向「創新手術」、「適應症」與「併發症」,給了我不少的靈感與想法。但吳醫師也一再強調,刀要開得好,才行有餘力做這些研究,「研究成果只是臨床工作的副產品」,再一次讓我回到了現實。

        吃完豐盛的午餐後,下午的課程更是轉了個方向。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我們的焦點從醫學研究慢慢走向生活、走向平衡。吳昭慶醫師提到的「專注」與「效率」,是我們在有限的時間中追求平衡的方法,的確,太多太多的時間被浪費在無意義的聚會、飯局與文書作業中;而蔡依橙醫師提到的「讓自己的身心完整」也讓我慢慢去反思這幾年下來每個階段的成長,在這成長中,又失去了甚麼?

        最後一個章節給我的感動,更是始料未及的,我又見到了山,而且又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山。在蔡依橙醫師的「啟發:給更多人自信與勇氣」中,我發現他的研究成果絕非偶然,而是來自於縝密的計畫與滿滿的熱誠,而這些熱誠同時也可以在他的生活、他的家庭與他的團隊中看的到;蘇怡寧醫師的「我是一個『醫』療『人』員」裡,也可以看到他的研究成果、他的團隊、以及他的創新,都是源自於滿滿的熱誠

        我想這些人能夠站在台上,不只是因為他們研究做的好、論文寫得好,而是他們的用心,用心在做研究、用心在過生活,用心在完成自己的不可能。

        一整天下來,精美而流暢的投影片、幽默風趣精采絕倫的演講,還有這些講者背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為我帶來了許多的想法,也灌注了不少的能量。我也希望能夠帶著這些熱誠,繼續迎接挑戰繼續往前走。


追蹤新思惟國際最新活動?由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