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嚴峻系統壓力 實用突圍建議 YMRF2013

六大將領 無私分享 當前戰事 如何突圍


作者:亞東醫院 心臟科 張藝耀 醫師

(Photo via InnovaRad Inc)

        這是第二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程,上次是投影片製作的實作工作坊,這次兩百人的大場面,給予了我全然不同的新感受

        我自己才新任主治醫師第二年,第一年渾渾噩噩中就過去了。自己所處雖是醫學中心,但總覺得跟一些大龍頭比,資源或是研究風氣總沒那麼興盛。其實自己一直很徬徨,也寫過幾點論文,但總是指導老師請你寫甚麼,就寫甚麼。好像還掌握不到自己想要做甚麼。看著那些金字塔頂端的大 P 們,想像著,自己也要爬上這座崎嶇的研究之塔嗎?

        這次演講很難得的,一口氣請到六位新生代至中生代的學長姐。大家都很年輕,成就卻超越我所能想像的多。究竟是怎樣的熱誠,持續支持著大家不斷努力?這也是我不斷問自己的問題:究竟我想要怎樣的生活?

        在健保制度下的醫療,醫師在不放棄臨床業務,維持基本收入外,在有限的資源和壓縮的時間中,研究的進行總是特別辛苦,這時候正確的方向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說上次參加簡報工作坊是在琢磨手上的戰鬥兵器,今天的演講就像六大將領在分析當前戰事,如何突圍!

        自己從事心臟內科,某部分本質其實有點像是外科系,很多的時間我們會在導管室奮鬥,吳昭慶醫師精闢的把自己的經驗歸納成外科人要寫作,歸本溯源先回歸技術本位,先學會開刀,complication 少了,病人穩定,自然才有時間寫 paper 而他自己的主題又分為 New ideaIndicationComplication 三類,頓時醍醐灌頂,方向明確。

        陳育群醫師更是統計達人,以往一些統計公司來院演講健保資料庫如何如何,卻總未能把其資料如何去蕪存菁、如何能開發無限寬廣的在地研究訊息,講解得如此清楚,健保資料庫可說是做流病和統計的一大寶庫!

        邱建勳醫師不避諱的說自己沒唸研究所,但我想邱醫師所懂得的已經超越研究所課程本身能帶給他的,邱醫師的統計全然自學,他從 paper 中學習別人的統計,買來用,看原始統計學的論文,甚至跟軟體設計人討論;此外更堅持自己所堅信,不論類神經網路,核醫,憑藉著獨到的眼光和最草根的研究個性,在 Dry Lab中發現自己的光芒。

        新思惟的大園長,蔡依橙醫師從住院醫師就「發跡」,找到那道醫療困境高牆的縫隙,一下就鑽出去,他告訴我們要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來看待手上的論文,並培植自己在這塊領域的「影響力」,而不是「影響係數」!不要為了 impact factor 而亂投冷門期刊。當你在這領域的知名期刊上不斷的出現名字,你就為自己定位,成就品牌。然後,維持信用,不要愧對自己的這塊品牌!

        當蘇怡寧醫師站上台時,我感覺宛若看見那位叱吒一世的賈伯斯,那樣的自信與從容,令人眼前一亮。他跟賈伯斯一樣,「NOT ME TOO!」總想創新與超越,也願意大膽投資,不斷提升台灣在基因診斷這塊領域,我想以蘇醫師的財力,大可舒服地躺在家裡過著優渥的生活,但他創建了自己的醫療團隊致力於此,只因「醫療的特質與價值是可以也必須被延續的」!

        有同事問我,你幹嘛花錢去聽那種課程,不過就是人家講講自己的經驗罷了,最重要還是自己要跨出那步。他講得沒錯,就是要跨出一步,只是在有限的生命和醫療困境的現代,那一步,必須是正確而慎重。這天,在這裡的每位學長姊各自發光發熱,我看見的是憧憬,也感覺到安心。這個世代,青年學者仍然可以走出自己的活路!


全然不同的研討會體驗。新思惟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