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資料庫產出論文分析 / 陳育群醫師
是的,但這只是一部分。
「健保資料庫」研究,分三個等級,造成許多負面印象的,都是作「描述統計 (descriptive analysis)」以及「稀少關連性 (rare association)」的文章,但,「有 association」不代表「有 relation」。
就像,我們去跑統計,可能會發現:「家裡開賓士」和「爸爸膽固醇過高」有 association,但這不代表你買賓士,就會造成膽固醇過高,也不代表你膽固醇高,就買得起賓士。背後的因果 relation 可能相當複雜,與社會經濟階層、工作型態、資本流動、城市的食物分配等,可能都有關係。
找出 association,不是「健保資料庫」最有威力的部分。不世出的高手,靜靜的發論文、靜靜的登上好期刊,他們做的,都是「臨床意義 (clinical implication)」。這需要對資料庫、對疾病以及對健保登記的全面熟悉,才能找出對的方式、去回答對的問題。
健保資料庫不會過時,隨著資料量越來越大,威力只會越來越強。就像任何一個研究法,他就是一把刀,用好用壞,端看個人。重點還是你想回答的問題,視野夠不夠高,解答的過程,腳步夠不夠紮實。
特別的是,這個技術,他所需要的工具「不求人」,自己的電腦、自己的軟體、自己的腦袋、自己的假說,就能完成。